8 月

青年路×水源路:2 4 小時南萬華生活圈
爺爺奶奶在健身步道上走動,一直都是青年公園最美好的日常景象,晨運完,互道再見,等等說不定,市場中又可以相遇囉。
爺爺奶奶在健身步道上走動,一直都是青年公園最美好的日常景象,晨運完,互道再見,等等說不定,市場中又可以相遇囉。
以為已經與童年一起消失的台北街景:文具店、煤氣行、雜糧行、百貨行、傳統米店,總有熟客串門子的社區店鋪,在這裡都回來了。
沿著中華路向南直行,緊接艋舺大道,這是以前台北車站到萬華車站的火車橋路線,鐵路地下化、鐵路橋拆除後,這裡從小巷轉為大道,一路見證台北市的都市變遷
「加蚋仔」源自早期居於此地的平埔族,意即「沼澤地」,新店溪沖積的土壤肥沃,遂出現適合此風土的「三寶」作物―茉莉、竹筍、豆芽菜。
如果散步到南萬華,千萬不要講你是在「艋舺」,同屬於萬華區,但是這裡是「加蚋仔」! 兩者生活圈截然不同,加蚋仔鄰 […]
從西寧南路的華倫眼鏡行旁走進隆昌街,就像走進北萬華的九又四分之三月台,西門町的喧囂、熱鬧、歡騰的氣氛一下子沉澱了下來,取而代之的,是夾雜老屋窗櫺的寧靜生活感。
桂林街及西寧南路交會的這個街區,像搖著扇子在旁納涼的阿伯,靜靜緩緩地,自在凝視著人潮來去。
西門像個「大市場」,一直以來反映著不同時代的娛樂文化、市場機制,甚至是生活風格的轉變。
理髮店、香舖、居酒屋、韓國雜貨、米行、古董音響、相機修理、柑仔店⋯⋯,其中不乏使人興嘆 :「 居 然 還 有 這 樣 的店!」乍看摸不著頭緒,抽絲剝繭卻又存在因果關係。
從成都路的第三號水門,步行三分鐘就到了雅江街,如今,已難想像這裡當年碼頭年代的繁華,偶爾撞見老建築的立面,頗有探險的樂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