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劃、撰文:萬華附近走走
攝影:Ace艾思流影像

騰雲里位於南萬華,範圍涵蓋國興社宅、青年公園,號稱「萬華最美麗的里」,里長李重華於2006年就任、連任至今,創辦《萬華社區報》(原為《美麗騰雲里》社區報),紀錄家鄉的人事物、聚焦中華民國後的歷史。騰雲里重視綠美化、社區營造,疫情前,每個月都還有專業賞鳥團,走編沒參加過,不過有個朋友的朋友專業賞鳥,告訴我很多人關注這裡的生態圈。

在疫情期間,曾經和李重華里長有過一面之緣,當時他分享社區營造的理念,國宅區域老舊難以都市更新,里長希望打造低碳永續家園,讓整個社區都是家的延伸,長輩也能出外活動。也是因為那次的見面,讓我想來這里走走看看,以旅人的身份,感受騰雲里的氛圍。

攝影師Ace和我覺得青年公園佔地廣大,值得專程再來一天,這次先專注漫步在國興國宅周圍。

往騰雲里路上,這趟旅程一直在路上
往騰雲里路上,這趟旅程一直在路上

國興國宅,雨撲滿集點散步

春日午後,陽光正盛,映入眼簾的是一整片國興國宅,騎車經過時覺得集合住宅略顯呆板無趣,走路時,卻覺得氛圍慵懶舒適,整個社區呈現半開放狀態,穿梭在一棟棟建築時,能看到花圃、魚缸等造景,雨撲滿的彩繪有不同的風格,我們走走看看,自己找樂子,當作集章看能搜集幾座雨撲滿,查了資料後共有17座雨撲滿,雨水收集而來可用來澆花,回饋於整體社區。

外圍走幾步就能看到說明牌,有魚菜共生路樹導覽地圖、路樹環境生態圈、生活綠能地圖、賞鳥圖鑑等,周圍還有太陽能公車站、有點年代的牆壁彩繪,簡單介紹了地方的歷史,看得出騰雲里這里長年耕耘社區營造。


空南一村,國興國宅的前身

往古亭國中走,因為陸橋下的紅磚和百年老榕樹,多了些人文感,我們跟光影玩了會兒遊戲,駐足閱讀空南一村的過往,從300年前的騰雲里開始介紹,當時這裡是凱達格蘭族雷里社的範圍,日本時期,馬場町附近為「南機場」的範疇,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,騰雲里成為中華民國空軍最早遷台的據點之一,里內的國興路舊名為「克難街」,1080年代末才更名。

資料顯示空南一村有超過170戶人家,不過文章中訪談到從小在空南一村長大的李莉茜,「1950年後遷入台北市騰霄里(騰雲里的前身)的兩棟機棚中,十四戶的家庭居住在五、六坪大的隔間中,中間是一條長長的走道。當時另一批來台的空軍部隊,飛機直接降落在南機場(現今青年公園內),空軍的家屬就近住在機棚中。後來陸續的設置了空南一村、空南新一村。空南二村(今國輝社區)及空南三村(今日祥里),將空軍家屬安頓下來。」

相較於艋舺,我對這裡的歷史認知近乎蒼白,只知道這有一片廣大的軍宅、國宅區域,許多長輩安老於此。在李莉茜的記憶中,這裡是他長大的村落,而我手摸的這棵老榕樹,記著好幾代的笑聲。


社區小店,旅途的驚喜

往前一走,咦?那豈不就是文章寫到的昇記西點麵包廠?原來還在!古早味的自製麵包,下午剛出爐,順手買了一個,等會剛好下午茶,西點麵包裡同時還是半開放的早餐店,老闆非常會利用空間。

再走一會,意外發現一間帽仔莊,由一對老夫婦低調經營,原本以為可能跟空南一村有關,不過是後來才搬過來的居民。帽子款式多樣、價格實惠,入手兩頂帽子,「這里在哪裡」系列瞬間變成這裡好好買,我在萬華買了紀念品回去。

騰雲里除了青年公園,還有一座電梯天橋跨越水源快速道路,在天橋上遙望高樓大廈,腦中千頭萬緒,覺得人都渺小了起來。鄰近河濱,這裡也算河岸社區,除了廣大的青年公園,還有河濱公園,喜歡走路的人,在這裡可以走得很遠,整個台北都是腹地。接著,我們又會走到哪里呢?


/ 關於這里在哪裡 /

「這里在哪裡生活旅拍」是萬華附近走走跟Ace艾思流影像工作室合作系列。萬華區幅員8.8522平方公里,總共36個里,由走編隨機挑選一個里,當成旅遊目的地,事先不討論路線和拍攝方向,都是到了才接收當天街道傳遞的訊息,一期一會當天的人事物。沒有明確目標,就當成一場生活實驗、一種旅遊提案,挖掘巷弄裡的樂趣。只要給自己一段空白,就能一起玩耍,和地方發生關係。

先看看照片,猜猜這里在哪裡?我們一起附近走走,日行一公里,和地方展開新的關係:)



/ 參考資料 /

  1. 古亭國中與騰雲里一同訴說社區百歲老榕的故事。2020/8/14。臺北市教育e報第952期。
  2. 心崁頂•新永昌。許巧妮理事長/新永昌社區發展協會。2020/10/17。臺北市教育e報第956期。
  3. 〈雨撲滿、水族箱、方寸農園⋯⋯任何能夠節能永續的社區角落,騰雲里都不放過!/專訪萬華騰雲里〉(黃偉健,台北村落之聲)
  4. FACEBOOK:騰雲里OverClou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