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天到基隆附近走走,參訪2022基隆潮藝術,也太精彩了吧!

主題是「未來島航」,從地域跨越時間,串聯漁會正濱大樓、海上美術館及阿根納造船廠,邀請17位參展藝術家,以詩、文學、繪畫、拼貼等多元媒材(甚至還有飲食),呈現地方風土、環境議題,也創造一些行動體驗。

搭配「城市博覽會CITY EXPO 起點城市」,成為完整性很高的地方串聯活動。

特別謝謝宜東文化宥羽的導覽解說,開場時就介紹了日治時期漁會正濱大樓,創建於1934年,過去被稱為「水產館」,是當時發展水產試驗、培育高階漁船船員、引領基隆漁業現代化的重要基地。

這次潮藝術以正濱大樓為主場,別具意義,透過藝術家的作品與空間對話,能夠好好感受獨屬這裡的光影和氣味,每到一個展間,宥羽也會提到過去這是什麼用途,印象中還有撞球間。

句句重點,毫不渲染,中間還穿插了作品施工及藝術行政一些小故事,連正濱大樓牆面的十三溝面磚由北投而來、潮藝術紀念玻璃杯由萬華的順陽玻璃製作,這種地方串聯都有帶到,卻還能有許多留白,讓人更能感受藝術作品本身,也沈澱一些本質的思考。

紙上行旅|透抽的指引

紙上行旅是我很喜歡的創作者,本來很期待,第一眼看到電梯玻璃貼和魚棚油漆彩繪時,卻不知該作何感想。

魚棚上的透抽和捕魚人,配色和海港的空間很有趣,也有回應在地性。可能是尺寸或媒材的差異,似乎缺少紙上行旅原有的詩意呈現,我在閱讀《紙上行旅的移動風景》、《回家》時,甚至是前陣子買了他為東北角繪製的貼紙,都覺得有種介於都市與郊區的浪漫,可是看到「透抽的指引」時,我只有「喔,是透抽」,無法再有更多感受了。

幸好宥羽分享了施工團隊小李顏料行大型投影繪製的過程,因為2022潮藝術展延,油漆彩繪的淺色部分已經有了斑點、污漬,她笑說,那都是基隆/時間留下的痕跡。

鄒曉葦|基隆潮藝術回顧展:天光之間

認識一個地方的方式不止一種。因為時間、天氣、心境、溫度、氣味、遇見的人,地方帶給我們的感受都會不同。

鄒曉葦的立體拼貼真的就是融入了基隆所有的元素,所有!

連接兩個展間,一個白天、一個黑夜,在地採集、現地創作,轉譯了日常風景,超譯了過往參展藝術家的片刻。除了跟之前的藝術家確認工法,巧妙重新融入空間中,他放的介紹牌都是用保麗龍板手寫藝術家、作品名稱、年表,模擬魚販隨手寫的魚種和時價。

在看其他藝術家的作品時,都會覺得情感很鮮明,藝術家先有了感受再詮釋、傳達,鄒曉葦一定也有自己的詮釋,可是會覺得他更想將撿拾的片段,交由觀者自己感受。

鄒曉葦擅長重組回收紙張、現成物、廢棄物,所以現場看到的一切,都因藝術而重新賦予意義,而非因意義而產生廢物,連魚都是運用月曆的圖案剪貼,塞進棉花。耳機擺放的位置,選擇,看似隨機,其實一切都有脈絡可循。

✏藝術家紀錄了撿拾的過程,包括自己裁切的波浪板、里長贈送的自製魚餌等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media/set/?set=a.2133441530152038&type=3

郭月女|流變空間

這是我當下覺得極美的作品,也有朋友戲稱是網美打卡點(稱讚的意味)。

藝術家似乎把樹脂當陶土在用,雕塑、切片、懸掛⋯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樹脂用得這麼夢幻,整屋的潔白,加上光影、鏡像、木馬、魚骨、手機,白得如此有層次。作品簡介的文字很能詮釋這個作品,「結合物件、裝置繪畫化性來營造超現實情境,材質因時間不斷生長繁衍變異的意象,由固態持續轉變成脆弱性、暫時性、流動性皮層的後現代迷惘之衍異境域。」

再後面的文字我就讀不懂了。總之,美的很有意義,很能辯證存在的沈澱場域。

/

2022基隆潮藝術總共有17個參展藝術家,個個精彩!看完後,我發覺自己對未來沒有太多想像,但是對於老屋新生、基隆的山和雨、產業及歷史都有了更立體的感受,回家後看到很多人發文,很像看完電影之後看影評的概念,好奇去過的人都怎麼看~

展覽到 6/19,把握最後的假日衝一波!走編不會開車,只會暈車,建議搭乘國道客運1579A,在台北市政府、捷運忠孝敦化、忠孝復興都有站牌,基隆「中濱里」站下車,走路3分鐘即可抵達漁會正濱大樓。

漁會正濱大樓、正濱漁港周邊、阿根納造船廠​
2022/6 / 10 (五) — 2022 / 6/19 (日)​
週一至週五:漁會正濱大樓、海上美術館 10:00-18:00​
週六、日:​
漁會正濱大樓頂樓、海上美術館 10:00-18:00​
漁會正濱大樓一、樓展區 10:00-20:00​
夜間特別展演:阿根納造船廠 19:00-21:30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