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、攝影:萬華附近走走

2017年重新規劃的親子藝文場館,除了可以欣賞1950年代建築藝術,親子共讀、逛展、互動遊戲,還可以躲雨(誤)。

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」在1957年開館,原名為「國立臺灣藝術館」,有室內、戶外劇場以及三間展覽室,除了能見1950年代、戰後首批中國古典建築群的形式,這裡也是臺灣表演藝術、實驗劇場的搖籃,見證雲門舞集、蘭陵劇坊、表演藝術工作坊等團隊萌芽、成長、茁壯。

其中「南海藝廊小天壇展場」,原本是日治時期的建功神社,由井手薰設計,迥異於當時其他神社,設計師以日式結構為主,卻採用中式、和式的外觀及在地材料,巧妙融合了多元文化。現在的建築已經改建過了,原本的銅皮圓頂改為攢尖頂,偏向天壇形式,但在展場內藏有說明牌可以古今參照。

?跨世代的劇場空間

隨著時代演變,台灣的表演場館有更多選擇,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在2017年規劃「南海路創藝島:數位兒童藝術基地」,包括繪畫區、互動區、故事屋。當天我們其實是去植物園散步,因為要避雨才走進來,可能也因為疫情,只有我們一組親子,整個包場,室內空間逛起來舒服、親子設施完善。

繪畫區提供塗色,完成後可以掃描到牆上互動,例如畫了鳥,鳥就會出現在情境牆上跑來跑去,用手點他的話還會出現對話。故事屋在同個空間,有志工說故事的時段。

另外的互動區可以玩積木,在螢幕上挑選喜歡的車款,像遙控車一樣加速、前進、轉彎,可以跟其他車對尬。很貼心的是附有5個踏板,不用擔心小小孩不夠高、無法觸碰螢幕。

在互動區,單純只覺得有趣,很殺時間,但到了大廳,發現有兩組互動式導覽機台,富含歷史及教育意義。機臺模型由雕塑師李龍泉手工創作,人偶及小動物則由陶藝家許晏豪老師所創作,一組結合了南海劇場建築外觀及內部舞臺的常設展模型(可惜維修中),一組是經典戲劇《暗戀桃花源》,搭配學習手冊,國小生可以認識舞臺形式、南海劇場建築特色、戲劇禮儀等知識。

我們家小絜一歲半,這部分對他而言太困難,但是學習手冊內有著色明信片,還是可以帶回家玩。

⚠️志工說故事、預約導覽及數位互動常設體驗展活動目前暫停辦理(以官網公告為主)

?當期展覽推薦:虛擬廟宇

這篇其實還想跟大家推薦一檔當期展覽:虛擬廟宇,只展到2022/5/22!粗估有五、六十幅作品,涵蓋木雕、剪黏、交趾及彩繪作品,除了能近距離細看傳統建築的裝飾工藝,還能認識到其中的技法以及意涵。

傳統建築的裝飾工藝博大精深,這檔展覽最棒的是,每個解說牌都言簡意賅,著重於一些文化象徵:孔雀在東方被視為優雅與才華的象徵,成雙的孔雀被視為多數的有才之人,「百事如意」取百合根、柿子、如意的諧音,牡丹、竹子等植物有吉祥的意象⋯⋯。小孩可以當作動物、花卉圖卡認識,大人就溫故知新一些典故,雙重滿足。

這檔展覽為期只有一週,網路難以搜尋詳細資訊,海報介紹是「文化河流文資串流-淡水河區域歷史紋理與文化資產保存計畫」,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的USR(大學社會責任實踐),充滿關鍵字,從2020年至2022年年底,在淡水河流域進行踏查,推動文資健檢、工藝展演等項目,曾協助板橋楠仔江璞亭宅進行文資健檢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他們的FACEBOOK:「文化河流文資串流」。

藝術教育館的戶外鳥語花香、綠葉扶疏,連接植物園、城南地區,自然、歷史與藝術人文資源豐富,又在「萬華附近走走」的距離(萬華火車站約15分鐘路程),親子放電五顆星?????推薦!

/ 參考資料 /

  1.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官方網站:http://www.arte.gov.tw/
  2. 國家文化資產網。https://nchdb.boch.gov.tw/assets/overview/historicalBuilding/20061220000002
  3. 鐘雅薰。從建功神社看井手薰的設計理念。
  4. 凌宗魁。紙上明治村2丁目。
  5. 魚夫。台灣首座藝文展覽館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(台北畫刊107年6月)。https://www.travel.taipei/zh-tw/pictorial/article/175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