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劉盈孜
攝影:Ace

呆待咖啡隱身在大理服飾商圈,方圓300公尺全部都在批發成衣,更尷尬的是還受到林宅星巴克以及7-11 City Cafe的夾殺,但是筱怡活下來了,「其實我覺得這樣很好,星巴克、7-11、獨立小店客群本來就不一樣,想喝咖啡的人在這個街角有更多可以選擇。」她總是站在咖啡愛好者的立場,不覺得自己在跟別人競爭,兩年內吸引了同樣氣息的人,工地大哥、議員助理、SOHO族、小資女、涼粉伯⋯⋯,這裡成為萬華青年的聚會所,然後談好了一場活動。

1989年出生的筱怡,原本在知名企業公司擔任核保人員,工作內容繁瑣,期間看到家人的健康出現警訊,他停下腳步,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,「那時候想創業,去上課,學了餐點、咖啡,後來決定開咖啡廳,覺得萬華的人特別有人情味,街訪鄰居話家常都是很正常的。」

剛開剛開始的時候,生意慘淡,都靠朋友訂濾掛包支持,她除了包裝、推出年節禮盒,店裡閒暇的時候就是看書,心靈成長、小說散文、咖啡相關書籍,「我覺得自己是咖啡圈的邊緣人,咖啡不是真的多厲害,主要是店裡的氛圍,喜歡跟人聊天,但還是有達到我的水準才會拿出來拉。」

說是這麼說,她嘗試各種咖啡豆、粉水比、手沖壺、濾杯,「真的要講可以講很久,依照外觀可以分梯型、錐形,主要看流速的快慢。梯形有一孔、雙孔、三孔,流速比較慢,口感比較厚實,」拿出錐形的Hario、Kono,「這溝槽又叫肋骨,Kono的肋骨比較短、Hario比較長,會影響沖煮的通道⋯⋯最近客人拿一個KONO90週年濾杯限量版給我玩,我們都還無法駕馭⋯⋯」

試過十幾種後,筱怡現在用最順手KONO,店內一杯手沖咖啡350cc,附上自己設計的咖啡小卡,簡單列出咖啡豆的風味介紹,「這裡就是挑選我喜歡的口味,有花香果酸的淺焙為主,但還是會考量豆單的平衡。」

有熟客收集了20幾張小卡,才發現兩年來,店內的MENU經過無數次改版,平均兩個月換一次,除了各地的單品豆子(最近還進了台灣豆),越來越接地氣,結合咖啡和在地店家的特色產品,西藏路上的小店愛氏司康、柳隅茶舍的台灣茶,用手沖咖啡的方式沖老濟安的青草茶,還跟貴陽街的涼粉伯研發麵茶拿鐵,「他就逼我試試看,看麵茶和咖啡可不可以結合,一開始想錯方向,麵茶跟咖啡的味道不搭,放了三個月,後來才想到先用麵茶跟牛奶搭。」

小時候在剝皮寮出生,後來搬家還是在萬華,她是開了這間咖啡館,才慢慢對萬華更有認同感,「很多在地人來我的這裡,都會話家常聊萬華的大小事,聊到以前的歷史,才知道以前是這樣,現在剝皮寮也和小時候都不一樣了。」

近幾年,萬華多了十幾間特色咖啡館,筱怡某次旅行看到「基隆咖啡地圖」,「萬華也有很多咖啡館啊,甘心是我的小學同學,ANKO的阿叔上次跑來喝咖啡⋯⋯想做屬於萬華的咖啡地圖。」快要30歲時,她決定動手,問了身旁的朋友,揪了其他12間萬華咖啡館,「萬華老城咖啡香」就此起跑,除了原本的地圖,大家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多了集店家明信片活動、萬華咖啡故事冊、剝皮寮咖啡職人講座、新富町咖啡小廚房。

「我就是很會給自己找事情做。」萬華×咖啡,到底還可以迸出什麼火花?「每間咖啡館想傳達的都不一樣。咖啡師的故事很重要,為什麼他們會想開咖啡店?他們對咖啡的想法是怎麼樣?如果只是去喝咖啡不一定會知道,我想呈現咖啡師的故事。」

作家Hally在《人情咖啡店》寫過:「時代是最好的篩選,任何能留下至今的老店,都是翻山越嶺,才來到你我面前,有其不可取代的原因。」認識筱怡一年多,我在這邊喝過冰磚、藝妓、耶加雪菲、衣索比亞等等不太記得名字的豆子們,卻依稀記得每支手沖的味道和當天的心情,他就是我心中的城西人情咖啡店。

FB:呆待咖啡 DD Coffee
電話:0916-807858
地址:台北市萬華區西園路一段282巷6號
營業時間:週一、四、五11:00-18:00,週三、六、日11:00-21:00,週二公休。

*公休日以粉絲頁公告為主。